搜索: 标题

背景:
阅读详情

20%失业率 什么才是中国诡异的失业率真相?

日期:2019年01月31日 09:30 来源:凯迪社区 作者:佚名

    一线城市在失业问题上并没有太大的代表性,因为人口和财富总是会涌入这些极富吸血性的城市,并将它周边的区域都吸成荒漠。

    老蛮:“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充分就业。除此之外所有的说辞都是瞎扯淡。”当你们饿着肚子的时候,你们才能明白一个绝望的失业者,他们的内心是多么的愤怒,他们拖着疲惫的脚步走过繁华的街道,看到琳琅满目的食物摆满了橱窗,这个时刻……

    第一章 人口拐点

    中国的失业率问题,在我国经济学界大概属于一个研究禁区。官方数据长年稳定在4%左右,完全无视经济波动。按照我党的说法,无论经济增速是此前的20%还是目前的7%,反正失业率就不会变,就是4%。

    对于像我这样的数据狂来说,最喜欢的就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我下面就用官方的数据,来狠狠的分析一把这个失业率问题,并且尝试探讨一下,中国真实的失业率是多少,有没有达到7%的国际警戒线。

    考虑到有些读者是第一次看老蛮我的文字,所以我必须重新声明一次:本文的所有数据均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官网。请有兴趣查验数据的同学去国家统计局网站上查验。

    先从2014年的数据开始看。2014年的经济当然是下行的,制造业面临很大的困境,我党也隐瞒不住,开两会的时候总理都要长篇大论的讲述接下来会面临多少困难。但是官方公布的“城镇登记失业率”(注意,这个城镇登记失业率仅仅只是指城镇户籍的居民,农民工不纳入失业统计。)是多少呢?4.09%,失业人口总数约900万。真是雷打不动的4%啊。

    先不管了,把与就业有关的人口数据全都翻出来。我们来好好整理一下这个事。

    失业率数据造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得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的数据庞大得像海一样,统计局的那些大学刚毕业的孩纸根本不可能完成全面系统的造假。所以一定有大量的漏洞可以给我们抓到。

    先来看适龄劳动力总数,2014年,全国16-59周岁的人口数为9.16亿。这些人不是去读书,就要去工作。如果读不了书,也没有工作,那么他们当然就处于无业状态。

    因此理论上,适龄劳动力-在校学生-全国就业人数,减出来的结果,就是无业人数。

    2014年的在校学生总数6936万,其中高中生2401万,中职生1802万(老实说我之前真不知道原来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有这么多),本专科大学生共2548万,研究生185万。而官方公布的全国就业人数为7.73亿。

    注意,这个“全国就业人数”,包含了在乡村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数,因此这个数据会比我们后面会重点阐述的“城镇就业人数”要高。

    现在结果出来了:9.16亿-6936万-7.73亿=7363万。这算是使用官方数据简单推算出来的我国宏观上的失业总人数,是包含了农村和城镇所有人口的失业数。这个算法简单易懂。按这么算的话,我国2014年适龄劳动力的失业率为7363万÷9.16亿=8%,当然超出了7%的国际失业警戒线。

    再使用这个简单的算法往前算几年,2010年16-59周岁的适龄劳动力人口数为9.4亿,在校学生数为7045万,全国就业人数为7.61亿,这么算下来,2010年的适龄劳动力的失业人口数为1.08亿,失业率为11.5%。

    我这里顺带说一下,2010年和2011年的适龄劳动力人口数均为9.4亿,是建国以来的峰值,从此之后计划生育的威力终于体现了出来,适龄劳动力总数开始下降。2014年的9.16亿,较2010年已经下降了2400万。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好好的去研究一下这个适龄劳动力下降的拐点问题。这里面有无穷无尽的学问。当然,正是因为劳动力总数下降,2010年11.5%的失业率,到2014年会下降到8%。

    再往前看,2006年的适龄劳动力人口数为9.06亿,在校学生数为6173万,全国就业人数为7.5亿,由此算出来的失业人数为9427万,失业率为10.4%。这种失业率规模和2010年差不多。这大概算是我国在劳动力拐点出现前的常态,即我国长期维持着10%左右的失业率。每10个壮健的劳动力里面,就有1个在田间地头或者城市的小巷子里苦闷的游荡,期待有一份工作。

    正因为此,我国的劳动密集型工厂再怎么薪水低廉,也总能找到穷苦的平民来打工。2011年后国内开始出现普遍的招工难现象,不是别的原因,只不过是计划生育的效应,劳动力供应拐点出现了,劳动力减少了。

    3年时间,劳动力就减少了2400万,这种减少的幅度真是触目惊心。失业率从11%下降到目前的8%,每年都要降1个点,虽然还是高于国际警戒线,但是已经不算特别惊恐的数据了。

    从这个角度上来看,中国的失业率问题将会因为人口规模的缩减而自动解决似的。每年下降1%,那么2015年失业率就会将到警戒线之下,2017年恨不得出现劳动力普遍短缺的现象。

    这可真是会让我党在做梦的时候都能笑醒的美好未来。

    然而事态真会如此演变吗?

    符合逻辑的未来之,到底会通向何方?

    请接着看。

    第二章 城市贫民

    在讨论失业率的问题时,我们必须要理解一个概念:我国官方层面上,从来都不承认农民的失业问题。所有的失业,都是城市户籍人口的失业。农民工被默认有田有地,可以回去耕地。所以我们有必要先深入了解一下农村的现状,看看我国的农业,到底能容纳多少就业人口。

    2014年的数据暂时还没全面公布,没关系,我们来看2013年的数据,与2014年不会有什么差距。2013年乡村就业人口数为3.87亿,其中在乡村私营企业就业的人数4279万,干个体户的3193万,合起来7472万,这部分算是乡村里从事些挣钱营生,能干点加工和做点买卖的人,剩下3亿出头的人,就是纯粹的农民,从事基础农业,也就是种田种菜看天吃饭这类了。

    以18亿亩耕地红线计算,3亿农民人均耕种6亩地。基础农业这个东西,那是真不挣钱,尤其是种粮食,在经济学角度考虑基本上是一种自虐行为。

    一亩地累死累活种下来,就算一年能种两季好了,风调雨顺,也没病虫害,撑死了也就是2000斤粮,卖个4000块钱。扣掉化肥种子等等花销,劳动力本身不算成本,利润能有3000块已经顶天了。现在人均种6亩地,那就意味着一个完全的劳动力,即便是在最好的年景,种着最肥沃的土地,年收益也才1万8。如果稍微来点水旱病虫灾害,基本上一年就是白干。

    就这,还是农村连续20多年往外输出劳动力的结果。

    放到2000年的时候,纯粹的农民能有4.5亿人,那会人均耕地才4亩,壮劳力的年收入在最好的年景也就1万块钱出头,都不知道怎么养活一家老小。

    所以,按目前这种趋势,纯粹的农民还得继续减少,得减少到人均8到10亩地,一个壮劳力靠种田一年能挣到2.5万-3万块钱的时候,劳动力从农业领域流出的趋势才会停止。

    年薪3万块钱,算是城镇流水线工人的最低收入水准了。稍微有点技术,干活麻利一点,一年下来挣个5万块钱不是梦,而且无惧天气变幻,旱涝保收,一家企业倒闭了,了不起换一家企业打工就是了,不至于全年颗粒无收,一家老小抱在一起饿死。这就是农民工这个群体的由来。

    而这种农村人口迁出的趋势,至少在目前的农业盈利水平之下,不会发生质的变化。农村人口迁出的规模会放缓,毕竟现在好歹也是人均6亩耕地了,比4亩的时候好多了,但也还不够过上好日子,还得继续迁出。

    经济规律就是:每个人都会选择更好的日子。安贫乐道那是圣人扯的蛋,现实中是不会有这种人的。

    在这种农民迁出的背景下,中国的“农民工”群体在迅猛增长。1997年农民工总数仅约7000万,到2000年约为1.2亿,2008年已经增加到2.25亿,2014年更是达到了2.74亿的规模。(说明一下,我国到2008年才开始正式的农民工数量统计,此前的数据来源于各类研究报告,本文的数据主要采信了06年的中国农民工问题研究总报告)对应“城镇就业人数”数据,1995年的城镇就业人数为1.9亿,扣除当年度7000万农民工,有1.2亿城镇本地户籍居民实现了就业。

    2000年的城镇就业人数为2.32亿,扣除当年度1.2亿的农民工,还有1.1亿的城镇本地户籍居民实现了就业。2008年城镇就业人数为3.21亿,扣除2.25亿的农民工,只剩下9600的工作岗位留给了城市居民。

    这大概是城市户籍人口就业岗位最少的年份了。此后城市居民开始和农民工展开了激烈的就业竞争,种种排外的言论不绝于耳。城市普通老百姓与农民工之间的关系一步步的走向恶化,城市不再包容,不再对外地人充满热情。

    这种排外情绪的产生完全符合经济规律,符合最基本的人性。在自己的核心利益受损时,城市居民当然会起而反抗。而要求城市居民放开怀抱欢迎竞争者,这简直是反人性的。

    想想看吧,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本地人的整体就业岗位居然还大幅度的减少了!这真是让人情何以堪。

    08年之后城市本地户籍居民的就业人数逐渐上升,2010年为1.06亿人。到2014年,城镇就业人数3.93亿,扣除2.74亿的农民工,城市本地人的就业人数已经恢复到了1.19亿的规模,这大概算是回归到了1995年的美好时光。

    经过20年的经济发展,各项产业蓬勃兴起,中国从经济破产的小农经济国家变成了工业大国。城镇就业人数从1995年的1.9亿上升到2014年的3.9亿,这意味着城镇区域范围内,新增了2亿的就业岗位。而城市本地居民在就业问题上取得最大成就,竟然就是一次轮回,毫无增长可言。

    这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发现:在这20年间,2亿新增的工作岗位,全被农民工抢走了。或者可以这么说:中国这20年的经济增长质量其实非常低劣,只能为饥饿的农民工提供工作岗位,而无法为要求更高的城市居民提供工作岗位。当然我们有北上广深这几个大城市,可以提供一些稍微体面一点的工作岗位,但是宏观和整体上,这个国家的工作岗位,基本上都是面向农民工的,工作岗位的定位,就是为了解决长期陷于贫困的饥民的温饱问题的。直到今天,依然如此。

    在理解了这一点之后,在明白这个国家的主要的就业人群,就是一群贫民之后,我们才能回过头来,仔细的梳理,这个国家的失业率,到底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请看第三章。


本文地址:https://www.24fa.com/n63122c55.aspx,转载请注明24FA出处。
| |
标签: 失业率 
评论: 20%失业率 什么才是中国诡异的失业率真相? - 网民评论 全部评论 0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周热门
    • 今日热门

    首页 焦点(3718) 热点(2664) 新闻(13346) 国际(5377) 娱乐(4772) 视频(131) 综艺(1809) 影视(3440) 音乐(2082) 民生(3867) 行业(370) 财经(1735) 股票(371) 时装(9) 商机(19) 女性(427) 男士(75) 美容(44) 时尚(30) 珠宝(40) 饰品(28) 品牌(12) 保健(59) 健康(271) 养生(105) 医学(368) 母婴(113) 亲子(56) 旅游(413) 购物(11) 美食(59) 创业(91) 社会(10003) 观点(1034) 房产(1146) 汽车(303) 家居(21) 安防(40) 环保(57) 科技(660) 展会(4) 数码(221) 足球(222) 体育(1089) 教育(1407) 高校(1684) 法制(2251) 军事(550) 游戏(261) 小说(913) 美女(20322) 欧美(32) 运营(18) 网络(407) 读书(294) 励志(178) 灵异(52) 奇闻(160) 趣闻(181) 历史(364) 人物(94) 星相(383) 艺术(46) 两性(320) 情感(152) 文学(300) 武林(261) 道教(62) 佛教(147) 广州(134) 地区(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