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标题

背景:
阅读详情

地产瘾难戒 香港中资券商集体巨亏

日期:2023年03月21日 16:16 来源:观察者网 作者:佚名

 

【观察者网 文/陈济深 编辑/张广凯】 2022年对于在港上市的金融机构们并不好过。

根据香港证券业协会对旗下券商会员发布的2023年资本市场问卷调查,2022年香港约有超七成券商录得亏损,其中超两成严重亏损,盈利录得增长的仅有3%。

3月17日,海通国际发布盈利警告,预期2022年将录得净亏损约64亿至66亿港元,而去年同期,海通国际盈利3.01亿港元。

除了海通国际,交银国际也遭遇巨亏,公司2021年盈利3.12亿港元,2022年预计亏损30亿港元。

光大控股更是曝出惊天大雷,2022年收入77亿港元,同比下降近65%,亏损高达74.43亿港元,而其上年同期盈利25.73亿港元。

短短一年时间,深耕香港的中资机构业绩频频爆雷的背后,尽管受俄乌冲突和美联储加息带来的港股熊市影响,但究极核心,金融机构和地产商绑定过紧,导致双方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才是真正的业绩毒药。

相比2021年的寒意,2022年对于在港券商在承销业务上可谓是寒风凛冽。

在经历了2019-2021三年上市高峰后,2022年港股融资规模出现断崖式下跌,直接影响了券商的收入来源。

据Wind数据统计显示,2022年港股股权融资总金额为2,524亿港元,较2021年融资金额7,707亿港元同比锐减67.25%。

从IPO家数来看2022年全年共有89家企业成功IPO上市,较去年同期的97家仅下降8.25%。

但看到具体的IPO募集金额,2022年全年仅为1,405亿港元,较去年的3,339亿大幅缩减超68%,也是自2013年以来新股募集金额最低的一年。

募资超过1亿美元的IPO项目仅有24家,不到去年同期的一半。

尽管香港在2022年通过增设 SPAC上市机制以吸引更多中国内地及全球企业赴港上市。但2022年1月推出以来,全年仅有5家企业发行上市,募集金额50亿港元。

在这惨淡的市场环境下,承销市场的行业格局依然是旱的旱死涝旳涝死。

根据港交所统计,2022年中金公司以约223.35亿港元的总承销金额及37家的总承销数稳居承销榜榜首。华泰证券以约104.9亿港元的承销金额位居第二,承销数量为19家。瑞银以104.57亿港元的承销金额紧随其后位居第三,承销数量为10家。行业头部五家券商包揽了全年承销金额的三分之一。

抢大单抢不过外资和中金等头部机构,海通,交银等中资在港券商在中小企业的竞争中也不占优势。

根据统计,2022年富途证券以担任了41家IPO承销项目拔得头筹,中金公司以37家的承销家数位居第二,利弗莫尔证券以30家的承销家数位居第三。

比上不足比下也不足,在夹缝中生存的中资券商们只能饥不择食。

以海通国际为例,作为中资券商第一梯队成员,2020年海通国际保荐了京东健康、万国数据、泰格医药、渤海银行等多只大型股,2021年也保荐了京东物流和商汤等大型新股。

但是到了2022年,在僧多粥少的市场环境下,海通国际全年只保荐7家公司,募资额10亿以上的均是两只SPAC上市的新股,市值则以100亿以下的小型股票为主,大于百亿的只有思派健康和名创优品。2022年下半年除了保荐一家SPAC上市,几乎保荐新股挂零。

而交银国际业绩则更加惨淡,全年只有三宗保荐业务,分别是快狗打车、湖州燃气和苏新服务。

其中交银国际独立保荐的湖州燃气和苏新服务均为市值小于10亿的小盘股,快狗打车更是作为联合承销商,和瑞银、中金、农银租赁一起分一杯羹,收入微薄到忽略不计。

受到业务萎缩影响,以海通、交银为首的中资券商们在IPO收入上较往年有着较大的缩水,但是这并不是公司亏损的来源。

除了承销业务赚不到钱,2022年各大券商的佣金收入也遭遇滑铁卢。

从2021年开始,港股市场持续下跌,恒指2021年跌14%,2022年跌幅15%;同期的恒生科技指数则分别跌33%和27%。而港股的新股市场表现也大幅下滑,据新浪港股统计,打新人数同比下滑98.6%,破发率高达77%,募资额下滑了68%。

极高的破发率和长期的熊市极大挫伤了投资者的参与度,导致券商在手续费和利息收入上也出现下滑。

以经纪业务和承销配售业务为主的海通国际在佣金和手续费收入上首次遭遇滑铁卢,同比巨幅下滑53%,直接腰斩。

作为上市券商,盈利可谓是企业的第一要务,各家券商在承销业务上比不过中金,股民少了导致佣金收入骤降,对于管理层来说,加码自营及投资业务几乎是唯一的救命稻草。

而正是这个业务,将各家中资机构拖入了巨亏的深渊。

数据显示,2021年,海通国际的交易及投资收入净额从2020年的30亿港元降至2.5亿港元,同比下滑了92%。

自2021年三季度起,海通国际交易及投资收入季度亏损基本稳定在5亿港元以上。

海通国际的交易及投资收入净额主要就是股债交易。而造成其大幅亏损的原因,主要就是港股下跌带来的股票投资亏损,以及踩雷地产债带来的巨额亏损。

有香港投行人士表示,大量中资机构的债券融资部门在近几年做了相当规模的地产债和中资美元债,导致船大难掉头引发巨亏。

以海通国际管理的海通亚洲高收益债券基金为例,其房地产持仓曾高达81.55%,直到2021年12月才发生大幅调仓,但房地产依旧是该基金的最大行业配置。

而在房地产基金的持仓中,几乎将问题地产股踩了个遍,中国恒大、华夏幸福、花样年、禹洲集团、正荣地产、佳兆业集团等,均在去年上半年集中“爆雷”,要么资金链断裂面临重组,要么债务违约依赖展期续命。

根据2022年前三季度财报,海通国际多次降低风险敞口,但投资头寸依然高达350亿港元。因此,导致海通国际在投资方面前三个季度亏损24亿港元。

而海通全年巨亏66亿的公告也就侧面印证了,在四季度,海通国际并没有实现减亏刹车,反而在亏损的道路上一路狂飙。

而交银国际和海通可谓难兄难弟,同样是踩雷地产债,交银国际上半年亏损16.71亿港元,全年预亏30亿港元,可以说在减亏动作上步履蹒跚。

值得注意的是,交银国际对于投资可谓是孤注一掷,在其资产规模不到300亿的同时,对外投资头寸高达150亿元,且大量产品都不是固定收益类产品,风险极大。

此外,光大控股巨亏77亿港元,兴证国际亏损近3亿港元,基本都归因于股权或债券投资而产生亏损。

《证券时报》采访的一位外资投行分析师对此表示:“我很怀疑这些中资券商有没有risk management(风险管理),在‘三道红线’政策出台和银根收紧的情况下,他们依然没有选择斩仓抛售美元债,而是选择赌地产行情恢复。导致这些中资机构都踩雷地产美元债,受损严重。”

实际上这些券商巨亏的背后,是多年来对于地产的路径依赖。

过去10多年,中资地产企业保持了较长时间的高速增长,并为押注于此的投资人带来不菲收益。说起美元发债,自2005年人民币开始升值起,中国企业便开始纷纷借入美元债,一方面是境外的低息环境,降低了所发行债券的票面利率,即降低了融资成本,另一方面是汇率因素,人民币升值使得境外融资成本进一步降低。

“地产美元债几乎成了中资机构的标配,每年7-8个点的收益率是非常舒服的。投资人已经习惯了这种低风险且收益还不错的固收产品。然而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投资地产美元债的逻辑已经开始发生了变化。2021年下半年恒大地产债在二级市场抛售,2022年风险逐渐传导,地产债违约面积扩大,这个时候斩仓都已经来不及了,二级市场地产债一片哀嚎,100美元的地产债跌幅80%-90%。”

自去年3月份以来,房地产债券违约规模达到人民币2806亿元,其中美元债违约规模达到304亿美元(约人民币2128亿元)。3月份到期美元债规模574.6亿美元(约人民币4018亿元),到期债券数量110只,整个行业全面暴雷,几乎无人幸免。

近一年来,地产美元债违约风波导致的巨额亏损扰动香港中环金融圈,甚至是改变了一批机构和从业人员的命运。

其中海通证券公告称,公司总经理助理林涌于2023年3月16日提交了书面辞职报告,因相关工作安排而辞去相关职务。

林涌自1996年加入海通证券以来,担任过海通证券投资银行部副总经理和总经理等职务,还担任过海通证券固定收益部副总经理,目前是海通国际行政总裁兼副主席。

林涌2011年担任海通国际行政总裁以来,一度将公司业绩做到了同行第一。

市场普遍认为,作为拥有投行和固收背景的高管,林涌的离职代表他对海通国际的巨额亏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除了海通国际一把手的卸任,其他中资券商也都出现了不小的变动。

据《证券时报》报道,某中资券商因为业绩亏损严重,将整个策略研究团队一锅端。还有一位债券基金经理,因踩雷一家闽系房企债券,导致逾1亿美元投资无法收回,他不得不引咎辞职,另寻职业出路。

而有的机构还需要向投资人交代,要求从内部调查是否有高管收受巨额佣金回扣。“因为投资地产美元债出了问题,我这一年来写解释报告都写到手软。”一位公募基金经理表示。

不过,在中资券商纷纷巨额亏损之下,各大券商的员工薪酬似乎并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其中,海通国际员工人均薪酬虽然有所下滑,但依然高达98万港元;交银国际人均员工薪酬68万港元;兴证国际人均薪酬77.76万港元。


本文地址:https://www.24fa8.com/n98206c68.aspx,转载请注明24FA出处。
| |
标签:
评论: 地产瘾难戒 香港中资券商集体巨亏 - 网民评论 全部评论 0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周热门
    • 今日热门

    首页 焦点(3457) 热点(2555) 新闻(12714) 国际(4971) 娱乐(4096) 视频(131) 综艺(1808) 影视(3371) 音乐(2082) 民生(3412) 行业(198) 财经(1448) 股票(343) 时装(9) 商机(19) 女性(411) 男士(75) 美容(43) 时尚(29) 珠宝(40) 饰品(25) 皮具(3) 品牌(12) 保健(58) 健康(269) 养生(104) 医学(326) 母婴(113) 亲子(56) 旅游(350) 购物(11) 美食(58) 创业(88) 社会(9554) 观点(993) 房产(1016) 汽车(229) 家居(21) 安防(40) 环保(57) 科技(603) 展会(4) 数码(201) 足球(217) 体育(963) 教育(1311) 高校(1553) 法制(1992) 军事(546) 游戏(235) 美女(17187) 欧美(32) 运营(18) 网络(399) 读书(294) 励志(177) 灵异(52) 奇闻(158) 趣闻(177) 历史(144) 人物(87) 星相(383) 艺术(46) 两性(75) 情感(151) 文学(300) 武林(261) 道教(61) 佛教(147) 广州(134) 地区(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