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标题

背景:
阅读详情

汾河支流边 被水泡过的村庄

日期:2021年10月15日 10:27 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佚名

暴雨过后的山西村庄

圆圆(化名)6岁,看中一件浅蓝色上衣。

10月11日,山西吕梁孝义市东张庄村的临时办公点门口,出现了一批社会捐赠来的衣物,堆得像小山一般。圆圆乐得在其中翻进翻出地玩儿。她梳两个小辫子,好奇地把一件件衣服捡起来验看。

圆圆最近住亲戚家里。她还是想家,“因为家里有小熊。”女孩说的是她的一只玩具,她还挂念着一只皮卡丘——大水冲进村子的那一天,“人被水推着走”,来不及带走女孩的“伙伴”们。小山似的衣服和一旁的圆圆。

山西近日遭遇了一轮极端降水天气。山西省防汛救灾新闻发布会上通报,从10月份以来降雨统计看,山西全省平均降水量为127.1毫米,是常年同期(9.5毫米)的13倍。汾河新绛段,乌马河清徐段,磁窑河汾阳段、孝义段等多处发生决口。

在东张庄村东面,隔着小圪塔村便是磁窑河,它是汾河的支流。这一段磁窑河10月7日上午发生决口,于是,河水自上游冲刷而下,加之连日降雨,田里、路边的积水快速进入地势低洼的东张庄村,彻底搅乱了人们的生活。

泡沫塑料当船,铁锹当桨

雨已经在东张庄村断断续续下了一个月。

土地太湿的时候,玉米收割机下地会打滑。所以,在难得晴朗的天,拥有四台收割机的老吴和儿子一早就下地,在好不容易干透的泥土里尽量快地往前推,一直忙到深夜。

村里几乎所有的田都种着玉米,别家一般都委托老吴家帮忙收割。往年,老吴家的收割机忙碌八九天,田里的庄稼就会变成各家院里金黄色的玉米垛了,土地到了休息的时日——今年,即便老吴拼命工作,也没在9月摘完,转眼就赶上了10月的大雨。

10月6日晚,四十多岁的村民王有德彻夜不睡,带着铁锹和其他几个村民在东张庄村保护堤坝。

王有德对澎湃新闻记者回忆,连下5天的雨刚停,磁窑河堤内的水不断探头,想要溢出河岸。他们刚把一个小口子堵上,在不远处,又有小决口,一股小溪由河岸边滚下来。

“一锹一锹的填土赶不上水急。”王有德说。为了筑坝取土,劳力们连夜在河岸边挖出一道小沟。零星流下的水逐渐沿着这条沟到处流淌。

10月7日清晨,王有德看到河堤破开一个大口子,农用挖掘机来不及开过去,开过去也像是螳臂当车——后来据山西省武警总队通报,该决口宽约25米。村干部看了说,堵不住了。

数小时之内,磁窑河的水淌过附近的农田,包围了低处的东张庄村。王有德跑回已经进水的家,拿了一件衣服,又取了两个口袋装满土横在家门口,逃出了村子。

村民们或者投亲靠友,或者住安置点,他们想各种办法回东张庄村的家,因为养殖的动物家禽都被困在原地。

王有德惦记家里的狗,淌着积水回了一次家。据他回忆,水最深的地方到他的胸部,所幸他知道避让坑口,“我每天走的熟路,哪里有口我都知道。我都走高处呢。”

他家的狗没有名,但是,平日里王有德下班回来,狗总是欢快地跑出二三十米,来迎接他——那天,他看见大狗趴在院子里的玉米垛上,看见他还想站起来。刚出生两个月的小狗死了,也趴在玉米垛上。

他喂了大狗,把它抱到三轮车后座上一个更高的车斗里。“水再涨也不会淹死它了。”

有个村里的老大爷用挖掘机救出家里的几头羊——在积水很深的院子里,找一根漂浮木架在玉米垛与挖掘机的挖斗之间,赶羊上去。

村里养牛户张海健说,他和老婆有一回蹚水回家,看水位在涨,拆下固定在鸡棚上彩钢棚顶,当“船”漂流了出来。

养猪的赵文峰说,他用的是五十公分厚的泡沫塑料板,用铁锹当桨,慢慢划过村里的低洼地带,去喂一只猪。这只猪是他养殖场里约八百头猪剩的最后一只,它在洪水时爬到高处的窗台上卧着,现在看到人也会跑过来,想要吃的。

赵文峰是村里公认养殖规模最大的人,但是,今年猪价下跌。他在洪灾之前总是在附近水塘边烦闷地钓鱼——十多年前,他在煤矿上过班,那时候脏,“天天顶着一张黑脸回来”。他嫌工作“不自由”,于是改搞养殖,越做越大。

前些天,赵文峰的媳妇和他说,找不到八岁大的儿子了。

他找回家,发现儿子扒着一根浮木回到家里,想把养的猫抱出来。在洪水包围的老房里,赵文峰把儿子打了一顿。

雨停了,汾河水又往下冲

王红琴做批发饼干的小生意,家中库房里有几百箱饼干,等从水里拿出来,塑料包装里肯定进去脏东西,“不敢给人吃”。

10月初下雨,她和母亲在家把玉米装进铁筐,颗粒状的高粱就拿土、木头、袋子围一个大圈,不让发芽。她母亲等不到雨停、去雇老吴来收玉米,自己还冒雨下地收了几回,还是没能全数抢救。

谁想到,好容易等到雨停,汾河水又往下冲?

老母亲在宾馆住了一天,又去城里儿子家住,生着闷气,总说要回家看看。

王红琴想过借一个赵文峰那样的“板板”,让人家把她划进去,但她很快被劝退:“人家说是那个板没法走,因为进去以后(有的水高)有的水低,不平。走的时候一会儿磕在这儿,一会儿磕在那儿……”

她和舅妈决定在村口等救援队的皮划艇。村口就像一个站台,人们在这里等船或等人,不断在村子里进进出出。

在村口的张海健等不及皮划艇了,水势看着没头,他要给家里三头牛送去当日份的口粮。这个瘦高个的年轻人从汽车后备厢掏出四个编织袋的干草,已经有点潮湿发霉了。

他和妹妹、侄子找出一个泡沫塑料板。就像拉纤似的,他把带子绑在腰上拉、他侄子在后头推,塑料板上,他妹妹和记者并排坐着,后面摆着需要运送的干草。经过倒下的柳树、漂浮在水中的自家鸡棚棚顶,泥黄色的积水逐渐漫过他们的腰。他脚下碰到一个仿佛门槛的东西——张海健说,这是10月初大雨,他们防止路上的积水漫进院子,用过冬的煤堆起来的,到家了。

他家院子里种了菜,有些被水淹倒了,驱赶鸟类的机器却还在持续发出有节奏的打击声。家猫低头吃着冰箱里挖出的肉和奶糊。

几只鸡、鹅在没有顶的鸡棚里,委屈地在院中的高处来来回回地走——架着的竹板、塑料板和一根竹竿上。张海健在洪水前刚网购了这批鸡苗,这下基本白瞎了。

他忙给家中的乳牛投喂干草,三头乳牛对潮湿的干草似乎兴致不大,吃得慢,还“发出咳嗽一样的声音”。他家中六头牛在水灾中没了三头,一头老乳牛被淹死了,倒伏在草丛里;另外有两头在洪水中不知去处。

孝义阳泉曲镇人大主席雷曙光在灾情以后被调来东张庄村工作专班,他到后负责安置灾民和组织排水——把村里的水都抽到河里,“因为东张庄村的地势相较附近其他村庄是最低的,所以周围好几个村的水会通过田地漫到这个村。”他还介绍,目前在同步处理牲畜家禽的尸体,退水之后,还将对环境进行消杀,对房屋进行定损、加固等。

60多岁的东张庄村党支部书记武生寿向记者介绍,东张庄村一共578户,约1780口人,10月6日他们接到政府要求,因上游水库泄洪,村里转移老人孩子,并组织青壮年去磁窑河岸护坝。为了打坝,村里一共借调来四台挖掘机。

10月12日这天上午,大约每隔5分钟,他就会接到村民打来的电话,询问什么时候可以回家。武生寿哪里知道水几时退呢,只能一遍遍苦口婆心,说村里都是危房,积水退了也不能回去住。此外,他还需协调来自河南孟州、新乡和平顶山的救援队。

孟州救援队的人说,临河的小圪塔村的积水还在往东张庄村的方向流。他们划着皮划艇到张海健家附近靠岸,拉了几道表示危险的警戒线。

本地直播里的水情与人情

从各地前来的救援队就住在村庄附近的帐篷里,他们从河南开车带来皮划艇、消毒用的弥雾机和抽水用的水泵。11月12日,他们开始对一些积水退去后的高处进行消杀。

同救援队一起出现的,还有东张庄村临时办公点门口堆成小山似的衣服。记者在一个登记名单上找到了这些衣服的来源——是几个孝义本地的直播“网红”在城里募捐,用卡车拉来的。

郭晓明长脸,戴一副黑框眼镜,是送衣服的主播之一。

国庆节期间,他陆续看到孝义农村淹水的消息。10月6日晚上,他和另外一位直播闫祥慧开车找到磁窑河堤坝上去想看看水情。第二日再去,手机信号就变得时有时无,毁坏的堤坝上多了救援队的人。

他原想着支援一下朋友圈里看到的孝义东部的北桥头村,与介休市相邻,东靠汾河。没想到北桥头村的深处还有水情,于是他们越开越深,往返城里把朋友们手边的物资运送过来。

这些天,郭晓明和他的“网红”朋友们在村里遇到一些同行,还看见别的主播在网上号召大家捐钱,代为购买物资。

参与山西洪水调研的志愿者王海波告诉记者,同河南平原呈片状的水灾不同,山西临河村庄地形高低错落,灾情呈点状,只有低洼的村庄被淹。

郭晓明老家在孝义西部山区的胡家窑村。这次碰上雨水、洪灾,他母亲住的老屋也漏水,小溪样的水流从房顶上淌下来,两侧墙体也有开裂。即便如此,老人不愿意跟他离开自己的老屋。

村里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搬进城里,农村的小学也随着人口迁移往远处搬,他早年也进了城,找了份在矿区开卡车的工作,月入4000元,日子过得紧巴巴的。郭晓明寻思着拾起唱歌的爱好,就干起直播。

郭晓明在直播空间里说吕梁方言,和大家拉家常、唱歌,偶尔跑调。他喜欢沧桑和节奏感强的歌曲:“我在狂风暴雨夜里哭到喉咙沙哑,谁人能懂我啊……”

“没人捧。”他哼了哼,“没人运营打赏,干了一年没挣到什么钱。”

闫祥慧在一边狡黠地笑,问起来,在这个以煤炭为主的城市,他开黄过餐馆、物流公司、汽修店……他始终没搞明白里面的门道。就像他觉得,“搞直播得不要脸”,于是在直播里地上打滚、男扮女装,还去太原的直播大佬现场与他们互动——但到头来,喜欢他们的还是只有孝义市本地小几千观众们。

眼见要交不起房租,他俩国庆节前从河北拉回来一批牛奶,准备搞批发,然后遇到水灾,全捐走了。

10月13日,闫祥慧还穿一身生意人的西装,脚边放着十个热水瓶,准备到受灾的乡里去送物资,然后在村里直播一会儿灾情。闫祥慧在直播灾情
闫祥慧在直播灾情
他俩蹚进了水里,不时漂来一枚坚硬的生玉米,远处的水面上,有几头死去的猪翻过身,肚皮涨得鼓鼓的;他们在水中遇上一些回家的村民,用方言问他们:“你家是什么情况?”呼吁看直播的朋友踊跃帮扶。

他们在小圪塔村遇上一个回家路上的中年人,对方说家里90岁的长辈来不及把自己的抗美援朝纪念章带走。他回家取来,把装纪念章的盒子放进一个塑料袋里,再把一桶食用油扛到肩上,也在水里慢慢地走。

山西的临河村庄,正等待水势渐止。


本文地址:https://www.24fa.com/n85803c55.aspx,转载请注明24FA出处。
| |
标签:
评论: 汾河支流边 被水泡过的村庄 - 网民评论 全部评论 0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周热门
    • 今日热门

    首页 焦点(3710) 热点(2659) 新闻(13334) 国际(5376) 娱乐(4755) 视频(131) 综艺(1809) 影视(3440) 音乐(2082) 民生(3860) 行业(369) 财经(1733) 股票(371) 时装(9) 商机(19) 女性(426) 男士(75) 美容(44) 时尚(30) 珠宝(40) 饰品(28) 品牌(12) 保健(59) 健康(271) 养生(105) 医学(368) 母婴(113) 亲子(56) 旅游(413) 购物(11) 美食(59) 创业(91) 社会(9994) 观点(1033) 房产(1145) 汽车(303) 家居(21) 安防(40) 环保(57) 科技(660) 展会(4) 数码(220) 足球(222) 体育(1086) 教育(1405) 高校(1679) 法制(2244) 军事(550) 游戏(261) 小说(907) 美女(20270) 欧美(32) 运营(18) 网络(407) 读书(294) 励志(178) 灵异(52) 奇闻(160) 趣闻(180) 历史(364) 人物(94) 星相(383) 艺术(46) 两性(320) 情感(152) 文学(300) 武林(261) 道教(62) 佛教(147) 广州(134) 地区(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