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标题

背景:
阅读详情

全网刷屏 汕头炸街表演为何让年轻游客集体破防?

日期:2025年02月14日 21:20 来源:观察者网 作者:佚名


观察者网(文/王勇 编辑/赵乾坤)锣鼓一响,英歌舞起,令旗飘扬,舞槌翻飞……这是正月十五汕头市潮阳区元宵节英歌舞的表演场景,60余名英歌队队员步伐铿锵有力,表演队伍时而如长蛇游走,时而似方阵聚合,人物造型如梁山好汉,妆容又似京剧脸谱,场面壮观,极具观赏性。

今年春节期间,潮汕英歌在社交平台爆火出圈,被网友们称为“炸街表演”。这种集戏剧、舞蹈、武术于一体的艺术形式,在民间也被称为“中华战舞”,2006年英歌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近年来更是成为潮汕地区(汕头、揭阳、潮州)旅游的“流量担当”“年味担当”。

那么,潮汕英歌的看点是什么?为什么会引发年轻一代游客群体的关注和喜爱?

一枚“精神指纹”带来不可复制的旅游竞争力

数据显示,2025年春节期间,汕头共接待游客632.8万人次,同比增长24.77%,旅游收入62.65亿元,同比增长43.47%。揭阳总游客量232.10万人次,同比增长12.46%;过夜游客93.71万人次,同比增长22.24%。潮州总游客量达429.69万人次,游客OTA总消费金额排名广东省第五,文旅订单量同比增长51%,春节酒店预定量同比增长八成……

“近年来,潮汕地区通过解码传统文化基因形成了不可复制的旅游竞争力。如潮汕英歌将中国名著中水浒英雄的叙事与地域性格相融合,形成了鲜明的‘文化地标符号’,从一定意义上说,英歌是潮汕地区的‘精神指纹’。” 广东揭阳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郑骋博士对观察者网介绍,“‘英歌舞’在申请国家非遗的时候表述为‘英歌’, ‘英歌’本身含有‘舞’的元素,所以在日常提到‘英歌’的时候,人们习惯性地说‘英歌舞’。”

郑骋表示,英歌是近年来潮汕地区文旅业的“现象级IP”,对广大游客而言,其看点丰富、寓意深刻,它取材于《水浒传》中梁山好汉攻打大名府的故事,通过人物造型和肢体动作来传达正直、勇敢等价值观,展现出刚劲有力的舞姿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其所蕴含的“侠义”精神容易激发年轻人的情感共鸣。“表演快板英歌时,潮州大锣鼓的声浪震撼力十足,给观众营造出沉浸式情绪共振。舞者的动作既有武术的劲道,又融入舞蹈的韵律感,阵容气势磅礴,堪称‘舞武合一’的典范。独特的妆容脸谱、华丽鲜艳的服饰为表演增添了庄重与华丽。”

英歌火爆出圈是年轻人对传统文化认同的体现

观察者网发现,社交平台上,不少网友在相关短视频下评论表示“为什么看到英歌舞表演我会泪湿眼眶?”“这就是信仰的力量吗?”“舞姿张扬有力,提精神”……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文化承载着人民群众的日常习俗、礼仪、道德、伦理和文化情感,是民族文化的集体记忆之一。郑骋表示,英歌最初承载着驱邪逐疫、平安吉祥的功能,体现了先辈们对生活平安顺遂的朴素期盼。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艺术形式逐渐融入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与追思,反映民众对正直、担当、忠义等品质的赞扬,以及对团结拼搏、勇往直前的精神追求。

“作为岭南文化的标志性符号,英歌以师徒授艺、家族传承等方式,保留原汁原味的艺术精髓,同时又在内容与形式上大胆创新,更贴合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实现了传统文化的高质量供给,让‘又老又潮’的英歌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也成功吸引了更多年轻观众的关注和喜爱。”郑骋说。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民俗学博士苑利对观察者网表示,英歌是潮汕地区传统的优秀民间艺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也是该地区人们早年的一种生活方式。“旅游其实就是观察、体验与我们不同的其他地方人们的生活方式,比如,我们参观故宫,其实就在观察明清时期帝王们的宫廷生活,我们去周庄、乌镇,是在感受江南水乡人的生活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说,地方特色鲜明的英歌,让当代年轻人对潮汕地区产生了浓厚兴趣,从而带动了这个地区的吃住行、游购娱。”

“更重要的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英歌这种文艺形式承载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比如善良、团结、正义、勇敢,其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人文精神和教化思想。”苑利说,“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来源,也是中国人凝聚力的一种载体。在古代,我们的凝聚力靠血缘,而在当代靠的是文化认同。”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文化和旅游大数据院研究院院长钟栎娜对观察者网表示,潮汕英歌火遍全网,充分说明年轻一代游客对民族文化的喜爱和认同,是思想文化“自觉”“主动”的具体体现。

旅游业应成为传统文化活态存续的“生命载体”

“其实,潮汕地区各个地方英歌都取材于《水浒传》,但表演形式、角色配置、艺术风格略有不同,如揭阳普宁、惠来等大部分地方的英歌多有‘时迁舞蛇’的传统,而汕头潮阳的金浦镇和潮阳城区,大部分时迁并不舞蛇,而是舞槌,靠近潮阳海门一带的部分慢板英歌,既无时迁,也不舞蛇。” 郑骋介绍,“各地英歌队在坚守自身特色的同时,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吸收新元素,不断进行传承、创新,共同绘就出潮汕英歌丰富多彩、生机勃勃的文化图景,不断吸引着全国各地乃至海外的游客前来领略中国丰富多元的传统文化。”

当前,文化和旅游产业已经向高质量发展迈出了实质性步伐,传统文化对旅游业的作用已超越“资源利用”层面,进入“文化操作系统”建构阶段。郑骋认为,各地发展文化旅游事业应通过挖掘本地特色的文化基因、创新体验形态、贯通产业生态,最终实现“让文化价值可触摸、可消费、可传承”。在此进程中,旅游业不再是传统文化的“展示橱窗”,而应成为其活态存续的“生命载体”。

在文旅融合的时代浪潮下,如何从保护、传承、创新三个维度发力,将传统文化转化为新质生产力,为旅游业注入新的活力是各地政府相关部门面临的待解课题。

钟栎娜表示,整体来讲,针对包括英歌在内的非物质文化艺术的传承人,各地政府相关部门应提供培训与激励机制,鼓励他们创新表达方式,并与文旅市场需求结合,实现可持续传承。同时,政府相关部门应提供专项资金、文化空间和商业合作机会,帮助传统文化IP化、市场化,使优秀的“非遗”真正融入现代旅游生活,在实现保护和利用的同时,将流量转化为消费力,从而为助推地方旅游产业繁荣发展提供强大动能。

原标题:全网刷屏!这场“炸街表演”为何让年轻游客集体破防?


本文地址:https://www.24fa.com/n115912c10.aspx,转载请注明24FA出处。
| lantu |
标签:
评论: 全网刷屏 汕头炸街表演为何让年轻游客集体破防? - 网民评论 全部评论 0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周热门
    • 今日热门

    首页 焦点(3696) 热点(2659) 新闻(13321) 国际(5365) 娱乐(4731) 视频(131) 综艺(1809) 影视(3439) 音乐(2082) 民生(3844) 行业(363) 财经(1726) 股票(369) 时装(9) 商机(19) 女性(426) 男士(75) 美容(44) 时尚(30) 珠宝(40) 饰品(28) 品牌(12) 保健(59) 健康(271) 养生(105) 医学(368) 母婴(113) 亲子(56) 旅游(409) 购物(11) 美食(59) 创业(91) 社会(9982) 观点(1031) 房产(1144) 汽车(301) 家居(21) 安防(40) 环保(57) 科技(660) 展会(4) 数码(219) 足球(222) 体育(1083) 教育(1405) 高校(1675) 法制(2241) 军事(550) 游戏(261) 小说(897) 美女(20195) 欧美(32) 运营(18) 网络(407) 读书(294) 励志(178) 灵异(52) 奇闻(160) 趣闻(180) 历史(364) 人物(94) 星相(383) 艺术(46) 两性(320) 情感(152) 文学(300) 武林(261) 道教(62) 佛教(147) 广州(134) 地区(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