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标题

背景:
阅读详情

2018年中国人口开始负增长!

日期:2019年01月04日 09:42 来源:学习俱乐部 作者:佚名

作者:易富贤,爱思想专栏学者,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研究员,《大国空巢》作者;苏剑,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提要:

2016年实行全面二孩政策后,2017年出生不但没有如预期那样多出生343万人,反而减少63万人(减少3.5%);2018年不但没有如预期一样多生79万人,全国活产数反而少了250万人(减少14.2%)。抽样调查显示2015年、2016年的生育率只有1.05、1.24,2018年的出生数只是2016年的83%,根据育龄妇女结构推算,2018年的生育率只有1.05左右(低于1.1是大概率,甚至可能跌破1.0),远低于官方2012年预测的4.4、2015年预测的2.1。采纳2015年的抽样调查的年龄结构(官方)和联合国预测的中国死亡模式(与官方预期寿命一致),2018年的生育率为1.05,那么出生1031万人,死亡1158万人,负增长127万人。由于官方的总人口存在上亿水分,采纳缩水后的人口结构和滞后台湾17年的死亡模式,2018年的生育率为1.05,那么出生941万人,死亡971万,负增长30万人。清朝中期的1790年,中国人口突破3亿,出生超过1000万人,也就是说2018年的出生人数是清朝中期以来最少的。

单独二孩政策遇冷

1960年中国在部分地区试行“晚、稀、少”的计划生育政策,1973年在全国展开。1980年推行独生子女政策。人口普查显示,总和生育率(妇女人均生孩子数)从1973年的4.54快速降至1990年的2.3、2000年的1.22、2010年的1.18。

1990年以后,中国的生育率已低于更替水平,那时就应考虑停止计划生育。但是,决策部门和主流人口学家却不相信生育率会如此之低,他们一次次将1.2左右的生育率修改为1.8。比如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组在2006年判断“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总和生育率已降到1.8左右,并稳定至今”,并预测继续实行独生子女政策,总人口将于2015年超过14亿人(国家统计局公布2015年只有13.75亿人),到2033年前后达到15亿,建议坚持计划生育不动摇。

习近平认为人口是创造奇迹的“巨大力量”,认识到“主要经济体先后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增长率下降,给各国经济社会带来压力”,而“我国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之一,老年人口数量最多,老龄化速度最快,应对人口老龄化任务最重”。习近平明确指示,“完善生育、就业、养老等重大政策和制度,做到及时应对、科学应对、综合应对。”于是中共十八大之后,中央果断决定调整人口政策。

依照这种执政理念,人口政策调整幅度原本可以更大。2014年之所以只实行单独二孩政策,是因为蔡昉等“20多位顶级人口学家”在《人口形势的变化和人口政策的调整》中预测,如果全面放开二孩,生育率将反弹到4.4,每年将出生4700万人,峰值人口将达15.35亿人;即便实行单独二孩政策,生育率也将反弹到2.4。中国人口学会会长翟振武也预测,如果全面二孩,年出生人口将达到4995万人,生育率将达到4.5。于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先实行单独二孩。当时国家卫计委预测,每年会多出生200万人,生育率将反弹到1.8以上。

2015年是单独二孩出生高峰年,《统计年鉴》、《卫生统计年鉴》分别显示,不但没有多生200多万人,反而少生了32万人、64万人;“小普查”证实生育率只有1.05,而不是1.8,更不是2.4。

全面二孩政策也遇冷

2015年国家卫计委组织了由翟振武牵头的专家组,进行反复测算,国家卫计委主任、副主任“多次主持专题研讨会,充分听取专家意见”,最终完成了由国家卫计委副主任王培安担任主编的《实施全面两孩政策人口变动测算研究》。他们预测2016年实行全面二孩政策后,2016年、2017年、2018年的生育率将分别为1.63、1.97、2.09,出生人数分别为1767万、2110万、2189万(2017年会比2016年多出生343万人,2018年比2017年多出生79万人);2030年总人口将达14.50亿;2050年生育率还有1.72。

采信他们的预测,于是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实行全面二孩政策。2016年1月1日政策落实,9个月的怀孕期之后迎来了出生高峰。

国家统计局每年都在《中国统计年鉴》上公布上年的年度人口抽样调查的生育率。但是2016年的生育率远低于预期,于是在有关部门和人士的强烈劝阻下,《中国统计年鉴-2018》临时删除了2016年生育率表。几个月后《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2017》公布了2016年的年度人口抽样调查,总和生育率只有1.24,根本没有国家卫计委所宣称的“1.7以上”。

2017年是全面二孩的出生高峰年,但是《统计公报》公布出生人数不但没有增加343万,反而减少了63万。由于生育率远低于预期,《中国统计年鉴-2018》再次没有公布。

2016年10月11日,中央深改组会议通过了《关于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统计数据真实性的意见》,2017年8月1日正式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条例》,都提出要确保统计资料真实准确、完整及时,要严惩统计造假。但是2017年、2018年的《统计年鉴》没有依过去几十年的惯例公布上年的生育率,是违背了深改组和统计法所强调的“真实准确、完整及时”的精神。

到目前为止,《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2018》(还不知道是否与《统计年鉴》一样删除生育率数据)还没有出版,因此还无法知道2017年的真实生育率。由于2017年出生人数减少了3.5%,我们将2016年抽样调查的育龄妇女结构平移,推算2017年的生育率只有1.2左右,而不是预期的1.97。

根据国家卫健委的初步数据,2018年不但没有多出生79万人,反而少生了250万人。由于出生同比减少了14%以上,我们推算2018年的生育率只有大约1.05,只是国家卫计委2015年所预测的2.09的一半,只是蔡昉、翟振武当年所预测的4.4、4.5的四分之一!

2018年的生育率低于1.1是大概率事件,甚至可能跌破1.0。当然最终结果还有待一年多之后才会发布的《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2019》(假如没有删除生育率数据的话)来验证。

间接数据也佐证了中国目前的总和生育率确实很低。中国所有人都可以生一个孩子,一孩次生育率与生育政策没有直接关系,而是与社会发展水平、养育环境相关,是生育环境的晴雨表。一孩次生育率是与总和生育率平行变化,二者的相关系数高达0.95。2015年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新加坡、韩国的一孩次生育率分别为0.60、0.65、0.60、0.63,总和生育率分别为1.18、1.20、1.24、1.24。中国2015年的一孩次生育率只有0.56,说明生育环境极为恶劣,即便停止计划生育,总和生育率也只能达到1.1,那么在全面二孩政策下,2018的总生育率为1.05左右也是合理的,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出生人数是极端夸张。

1992年-2010年,日本的总和生育率只是理想子女数的51%~57%,比如2005年理想子女数是2.11个,但是实际生育率只有1.26。近年中国台湾的理想子女数还在2个以上,但是实际生育率只有1.1左右。多项调查显示,中国目前平均每个家庭平均只想要1.6-1.9个孩子,那么在全面二孩政策下,2018的总生育率为1.05左右不令人意外。

2005-2017年,中国台湾、中国香港、中国澳门、新加坡、韩国的平均生育率分别只有1.10、1.12、1.08、1.23、1.19。而中国大陆除了与这些中华文化圈地区的共同原因外,还因为计划生育改变了人们的生育观念,并且社会、经济、教育模式也都是围绕主流家庭只有一个孩子而进行的,并将惯性延续。

东北的生育率下降领先全国,2000年、2010年、2015年分别只有0.90、0.75、0.56(意味着下一代人只是上一代人的1/4)。中国的理想子女数和一孩次生育率都是全球最低,意味着即便停止计划生育,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生育率在短期内会波动在1.0左右,长期则将沿着东北的老路继续下降。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出生数据存在的问题

中国每10年进行一次人口普查(0年)和一次“小普查”(1%人口抽样调查,5年),每年进行一次年度抽样调查。人口数据最可靠的是人口普查,其次是“小普查”,然后是年度抽样调查。普查、抽样数据中最可靠的是生育率,是“直接汇总的结果,没有经过修正和调整”,并且是15-49岁育龄妇女及其孩子的35套“榫卯”结构,偏差不大;后面多套数据表明,普查、抽样的生育率数据误差不大,也符合人口变化规律。

但是1990年以来,中国人口统计非常混乱,以存在“超生漏报”为由弃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而不用,而是采纳其他数据(教育、医疗)来校正出生人数和生育率。比如说,2000年人口普查显示生育率只有1.22,0岁人口只有1379万;但是国家统计局却公布2000年出生了1771万人。

根据国家统计局负责人口统计的副局长张为民、普查处长崔红艳在《人口研究》上的论文,他们修改出生人数是参考小学招生数据,因为1997年之前的小学招生人数与人口普查数据一致。1997年之前小学招生准确,是因为当时中小学教育经费由乡村承担,没有虚报学生的必要。但是后面义务教育经费由中央和地方按比例分担,现在西部地区为8:2,中部地区为6:4,学校和地方政府有强大的动机虚报学生数以获得更多经费,随着年级的增加,在校生不断缩水。比如,2006-2008年这三年小学招收新生(6岁入学)合计5161万人,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0-2002年出生5120万人一致;但是这些孩子到2014年初中一、二、三年级(义务教育阶段净入学率为99.8%,毛入学率104%),合计在校生只有4343万人(该年龄段死亡率极低,可以忽略)。可见,即便以初中在校生人数(应该还有一些水分)为标准,当初小学招生和公布的出生数据也存在巨量的水分。

2000年的0岁人口到2010年是10岁,到2014年读初三,到2015年是15岁,都不存在漏报了。2010年普查、2010年公安户籍载明的10岁人口分别只有1445万人、1438万人;2014年初三在校生只有1426万人,由于毛入学率(在校生数占相应学龄总人数的比例)为104%,那么14岁实际只有1371万人;2015年“小普查”15岁只有1357万人。可见,2000年普查的0岁人口误差不大,而公布的出生1771万却有近30%的水分。

其他国家都没有中国这样的“双轨制”,生育率和出生人数是吻合的。比如美国公布2010年出生400万人(推算生育率为1.93),生育率1.93(推算出生也是400万)。

2010年之后,中国人口“双轨制”之间的差距不断拉大。比如说,2015年“小普查”的抽样比为1.55%,共抽样了15-49岁育龄妇女5667870人,该年生了175309个孩子,生育率1.05。与2010年普查的10-44岁妇女比较,2015年15-49岁妇女每个年龄的抽样比都在1.55%附近,偏差不大;出生人口175309人也理应除以同样的抽样比1.55%,那么2015年总出生1131万人。但是国家统计局却公布2015年出生了1655万人,多出了46%。

近年国家统计局修改出生数据,除了用教育数据外,也用医院分娩数据。2008年之前医院分娩数据是准确的,因为生孩子是自费的。但是2008年之后活产数也存在大量水分了,原因有四:第一,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制度在2008年开始覆盖全国,农民生孩子可以报销了,基层政府、医院、个人有强大的动力虚报分娩数。第二,流动人口子女在现居住地出生的比例由2010年的27.5%上升到2014年的56.6%,在常住地生孩子后,在原籍再“生”一次以便获得各项福利。第三,近年取消低龄组上户限制,家长乘机虚报新生儿以获得多个户口。第四,2013年卫生部和计生委合并为卫计委之后,活产数据受计生系统影响,以“符合预期”。

可见,不能用教育、医疗数据来否定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数据。国务院《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也提出“在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加强人口中长期预测”。

以前总是以“超生漏报”为由维持人口的“双轨制”。其实超生所占总人口比例很低,对于大众来说,隐瞒人口无利可图,而虚报人口不但个人获利(上学、买房、低保、扶贫款、退休金、城乡福利),地方政府也可获得更多的教育和医疗经费、扶贫和转移支付款等,并在争取铁路、高速公路立项等方面增加筹码。尤其是计生部门通过虚报人数继续计划生育。

2014年、2016年实行了单独二孩、全面二孩政策,不存在“超生漏报”了,2016年的生育率只有1.24,那么只出生1200多万人;但是国家统计局却公布出生了1786万人(生育率在1.7以上)。依照惯例,国家统计局应该会公布2018年出生了1400多万人(甚至1500万人),死亡990万左右。

2018年,中国人口开始负增长

本文的世界其他国家的人口采纳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2017年》中、低方案平均(比较符合事实)。

中国人口采纳两套基础人口结构和两套死亡模式。第一套人口结构是采纳官方认可的2015年小普查的年龄结构数据,人口总数是与统计局公布的一致,2017年总人口为13.90亿,占世界的18.5%,65+岁老人比例为11.3%。

但是由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990年以来的出生人数存在水分,导致人口总数累计存在上亿水分,我们在《中国到底有多少人口》(《中国经济报告》2017年10期)、《中国大陆当下人口实证研究——2016年中国只有12.8亿人》(《社会科学论坛》2017年第12期)进行了详细分析。本文第二套人口结构是采纳缩水后的人口数据,2017年总人口为12.80亿,占世界人口的17.3%。

第一套死亡模式是采纳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2015》中的中国模式(与中国官方公布的预期寿命一致)。中国台湾地区的社会发展水平超前大陆20多年,预期寿命超前大陆17年,第二套死亡模式是采纳台湾地区的数据,假设大陆的预期寿命和年龄别死亡率滞后台湾17年。

在第一套(官方)人口结构下,采纳联合国的中国死亡模式,2018年的生育率为1.05,那么出生1031万人,死亡1158万人,负增长127万人。如果今后的生育率稳定在1.05,那么2050年、2100年总人口分别降至11.36亿、4.63亿,占世界人口比例分别降至12.5%、5.2%,65+岁老人比例分别增至31.8%、48.6%。如果2018年的生育率为1.1,那么出生1080万人,死亡1158万人,负增长78万人。

在第一套(官方)人口结构下,采纳滞后台湾17年的死亡模式,2018年的生育率为1.05,那么出生1031万人,死亡1081万人,负增长51万人。如果今后的生育率稳定在1.05,那么2050年、2100年总人口分别降至11.50亿、4.54亿,占世界人口比例分别降至12.6%、5.1%,65+岁老人比例分别增至33.5%、47.7%。即便2018年的生育率为1.1,那么出生1080万人,死亡1082万人,人口也在2018年开始负增长(2万人)。

在第二套(缩水)人口下结构下,采纳联合国的中国死亡模式,2018年的生育率为1.05,那么出生941万人,死亡1038万,负增长97万人。如果今后的生育率稳定在1.05,那么2050年、2100年总人口分别降至10.42亿、4.02亿,占世界人口比例分别降至11.6%、4.6%,65+岁老人比例分别增至33.6%、48.8%。如果2018年的生育率为1.1,那么出生985万人,死亡1038万人,负增长53万人。

在第二套(缩水)人口下结构下,采纳滞后台湾17年的死亡模式,2018年的生育率为1.05,那么出生941万人,死亡971万,负增长30万人。如果今后的生育率稳定在1.05,那么2050年、2100年总人口分别降至10.55亿、3.94亿,占世界人口比例分别降至11.7%、4.5%,65+岁老人比例分别增至35.4%、48.0%。如果2018年的生育率为1.1,那么出生985万人,死亡971万人,增长14万人,到2019年人口开始负增长。

中国人口在乾隆五十五年 (1790年) 突破3亿,1949年增至5.4亿。1949年的生育率(妇女人均生孩子)6.0以上,出生率为36‰,出生约1930万人。1950年之前,属于传统农业社会,生育率长期维持在6.0以上,出生率应该与1949年类似,那么清朝中期的1790年,出生人口就已经突破了1000万。2018年生育率只有1.05左右,只出生940-1030万人,只是1949年的一半,这是清朝中期以来最低的出生人数。

(原标题:2018年:历史性的拐点—中国人口开始负增长)


本文地址:https://www.24fa.top/MinSheng/2019-01/62424.html,转载请注明24FA出处。
| lantu |
评论: 2018年中国人口开始负增长! - 网民评论 全部评论 0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周热门
    • 今日热门

    首页 焦点(2550) 热点(2000) 新闻(2818) 国际(1593) 娱乐(2422) 视频(131) 综艺(1808) 影视(3155) 音乐(2066) 民生(971) 行业(58) 财经(315) 股票(139) 时装(9) 商机(19) 女性(393) 男士(75) 美容(42) 时尚(27) 珠宝(40) 饰品(25) 皮具(3) 品牌(12) 保健(54) 健康(237) 养生(99) 医学(76) 母婴(110) 亲子(56) 旅游(120) 购物(10) 美食(55) 创业(79) 社会(4271) 观点(563) 房产(96) 汽车(75) 家居(21) 安防(40) 环保(47) 科技(218) 展会(4) 数码(96) 足球(185) 体育(257) 教育(510) 高校(629) 法制(947) 军事(284) 游戏(174) 美女(5518) 欧美(26) 运营(18) 网络(221) 读书(284) 励志(169) 灵异(52) 奇闻(155) 趣闻(147) 历史(127) 人物(83) 星相(383) 艺术(44) 两性(74) 情感(148) 文学(288) 武林(217) 道教(57) 佛教(141) 广州(97) 地区(13)